本文共计941个字。
用灵魂而不是文字去理解爱,用灵魂而不是观点去看世界。
那个本自具足的自性,或许就是每个人的灵魂。灵魂在注入身体的那一刻,是没有性别之分的,是无垢无净、不增不减、不生不灭的。
只是从注入那一刻起,一切社会的、现实的东西开始对人产生作用,母亲的活动、母亲的血液营养成分、周围的声音、情绪、能量的传递等等有形无形的影响着。
再随着呱呱坠地、身体体型的增长、脑力的扩容……人与这个世界的接触越来越紧密嵌入,越来越扩展。为了肉身的生存,人必须得适应这个社会的生存法则,因为肉身承载着灵魂,灵魂也需要肉身这个安住之所,借助它得以修持。
就在这适应过程中,肉身似乎越来越强大,也似乎越来越傲慢,这也可以理解,因为在这个世间的行走都得依靠肉身。于是,它觉得我就是“王”,那些不能带给我“好”的体验的东西都是这世间的“坏”,我要在这世间努力去攫取事物维持我“好”的感觉、“王”的感觉。它以为我是一切,它忘了:“我”的组成中还有灵魂的部分;它忘了:它只是一个容器、盛装灵魂的容器,是灵魂的注入,它才真正拥有了生命。
本是灵魂主导着生命,但肉身拿走了这个主导者的身份。肉身作为这个世间存在的东西,也被这世间万物迷惑着、蒙蔽着,由此也浸染了生命,使得人以为,生命就是这样,实则不然。
眼睛、耳朵、嘴巴、鼻子、皮肤是肉身,心是灵魂。眼睛看见什么、耳朵听到什么、嘴巴尝到什么、鼻子嗅到什么、皮肤触摸到什么,人就以为是什么,实则不是。或许你可以问问心,心理解到了什么、感受到了什么、体会到了什么,心是如何存在的。
以一颗透明平静的心去印照世间百态,或许方可真正看清晰这世间百态、看清他人的愉悦欣喜、看清他人的痛苦挣扎、看清或黑暗或光明……但请记得,这都只是心所印照的,而不是真实的心。
灵魂来到世间不只是赋予肉身生命,它还有它的使命、有它的发心。它的发心或许是借助肉身以修持自己、或许只是来看一看、或许是无意中闯入。无论发心是什么,它都是涵容的、平静的、安定的,不会因为肉身的强大而与之争夺地位、不会因为肉身沾染灰尘而嫌弃、不会因为肉身的弱小而挤兑……它始终在那里,无垢无净、不增不减、不生不灭。就如仓央嘉措那首诗——你见或者不见我,我就在那里。
肉身会陨灭,灵魂不会。
用灵魂去感受爱、感受世界。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